电子行业标准(SJ)
电子行业标准(SJ)栏目提供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行业标准最新版本,涵盖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信息技术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标准文本、技术规范和实施指南,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1 一般资料 2 技术资料 3 尺寸材料3.1 概述3.2 轴测图和通用特征3.3 啮合(插合)数据3.4 固定板装连接器 3.5 自由板装连接器 3.6 附件3.7 固定板装连接器的安装数据3.8
本标准规定了无铅焊接用助焊剂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测规则以及产品的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规定了CCD彩色单板应用电视摄像机电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符合GB 12647《通用型应用电视制式》规定的CCD彩色单板应用电视摄像机。
本标准规定了透明液晶显示终端(以下简称“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利用自带背光或环境光的透明液晶显示终端,终端包括但不限于透明液晶显示器、透明液晶显示展柜、透明液晶显示车窗、透明液
本标准规定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各系列和品种的外引线排列、推荐线路和主要电参数。生产(研制)或选用器件时,其系列和品种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3CG130型硅PNP高频小功率晶体管。本标准按照GB/T 6217-1998《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 第7部分:双极型晶体管 第一篇高低频放大环境额定的双极型晶体管空白详细规范》制定,符
本标准规定了真空电容器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外形尺寸及安装连接所必须的尺寸。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真空固定电容器、玻璃真空可变电容器、陶瓷真空固定电容器和陶瓷真空可变电容器。
主要规定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芯片规格和参数特性、芯片筛选、芯片质量一致性检验、测量和试验方法、包装和贮存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给出了电声学常用的和基础的名词和术语。 本标准的附录A为汉英电声学名词,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此附录同时作为电声学名词术语的汉语索引。附录B(补充件)为英汉电声学名词,按英文字母次序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管型号命名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电子管。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额定电压不大于直流40V,交流30V;最大额定电流不大于0.3A的KHTL型推拉式滑动开关,该类开关供电子设备及家用电器中作电路转换用。 对于本标准规定的开关的全部要求曲本规
本标准规定了高介电常数、低损耗、小温度系数微波介质材料的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微波介质材料 A-陶瓷"。
本标准规定了人脸识别设备的构成、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人脸识别设备的研制、生产和检验等。
本规范规定了非接触式一维码扫描枪(以下简称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规范适用于直接解码的非接触式一维码扫描枪的研发、制造、试验及应用,其他形式的一维码扫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线性等效电路确定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最佳表达方法。该表达方法以采用自动误差校正的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的电参数为基础。本标准确定等效电参数的方法以测量串联谐振附近的器件导抗为基础。本标准未直
本标准规定了塑封模具导向结构形式、基本尺寸、应用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SJ/T 10515.1塑封模具结构 典型结构规定的塑封模具。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IP核相关文档结构方面的内容,包括IP核简介、功能规范、设计手册、功能及物理验证文档、测试手册和应用手册,是对IP核文档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IP核的提供者组织撰写IP核相关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条件接收系统的通用接口。 本标准适用于机卡分离方式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
本标准规定了以布鲁斯特角入射P偏振辐射红外吸收光谱法测量硅中间隙氧含量的方法。
本规范规定了超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详细规范的编写要求和编写格式。本规范适用于采用超结原理设计生产的超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系列产品详细规范的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需要佩戴立体眼镜作为辅助设备的立体电视(包括立体电视机及立体显示器)立体图像质量的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适用于佩戴立体眼镜作为辅助设备的立体电视机及立体显示器的图像质量测量,其它立体显示产
本空白详细规范规定了制定紧凑型荧光灯管详细规范的基本原则。它与SJ/T 10546《特种荧光灯管总规范》一起使用,构成了对紧凑型荧光灯管的全部要求,详细规范采用的格式和包括的内容应与本空白详细规范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电子设备中印制板组装件在自然冷却和强迫风冷状态下的热设计。适用于印制板组装件的热设计和热分析。
本标准适用于拉制各种光纤的光纤预制棒。
本标准规定了X射线管寿命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检测和分析用X射线管。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矩形顶杆的结构尺寸、标记示例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注射模各种模架的矩形顶杆。
本标准是针对呼叫中心在战略规划、运营过程、人员管理、服务品质管理、系统管理等方面的运营管理规定了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以及对管理质量水平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