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栏目提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的有色金属领域行业标准最新版本,涵盖铜铝铅锌等常用金属及稀有金属的冶炼、加工、检测等领域的标准文本、技术规范和实施指南,为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本标准规定了氙灯钨阳极要求、检测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存贮及合同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粉末冶金法制取的氙灯钨阳极。

本标准规定了赤泥粉煤灰耐火隔热砖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储存及质量证明书。本标准适用于赤泥粉煤灰耐火隔热砖,材料主要用于工业窑炉的隔热层。

本标准规定了表面覆有耐腐蚀层、亲水性涂层的空调器散热片用涂层铝箔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表面覆有耐腐蚀层、亲水性涂层的空调器散热片用铝箔。

YS/T 229的本部分规定了高纯铅中银、铜、铋、铝、镍、锡、镁和铁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高纯铅中银、铜、铋、铝、镍、锡、镁和铁量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物理纯铂丝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订货单(或合同)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制造标准和工业铂电阻温度计;标准和工业S型、R型热电偶;标准电极

YS/T 928的本部分规定了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的铅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的铅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1%~0.005%。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准确、快速地完成铝电解质锂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铝用炭块试样加工装置的设计、制造、验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铝用炭块试样加工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石墨炭块加工装置也可参照本标准。

YS/T 1149的本部分规定了锌精矿焙砂中二氧化硅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锌精矿焙砂中二氧化硅量的测定。测定范围在0.50%~4.00%。

YS/T 441的本部分规定了锌选矿冶炼部分金属平衡管理规范的术语、管理职责、金属平衡计算公式、金属平衡表的编制方法及格式等。 本部分适用于锌及其附属产品选矿冶炼生产企业。

本部分规定了氧化铝厂蒸发器组的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准、测定条件、测定项目及测定计算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氧化铝厂铝酸钠溶液蒸发器的热平衡测定和计算。

本标准规定了硬质合金板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及合同(或订货单)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以碳化钨粉和钴粉为原料,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的硬质合金板材。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管系零部件用铝青铜棒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海水管系的配套管件、泵阀等零部件用铝青铜棒材(以下简称棒材)。

本部分规定了砷中砷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砷中砷量的测定。测定范围:98.0%~99.8%。

本标准规定了连续挤压铜带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等。本标准适用于需后续加工成铜带的连续挤压铜带坯(以卜简称带坯)。

本部分适用于银精矿中铊量的测定。方法1的测定范围为1.0 μg/g~100.0 μg/g;方法2的测定范围为100 μg/g~500 μg/g。

本标准规定了异戊基黄原酸丙烯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证明书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以异丙基黄原酸钠、氯甲酸乙酯、盐酸为原料生产的异戊基黄原酸丙烯酯产品,

本部分规定了铸造轴承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铸造轴承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3.00%~10.00%。

本部分规定了铜阳极泥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铜阳极泥中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 10.00%~25.00%。

本标准规定了铅黄铜拉花棒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合同(或订货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五金器件、建筑装饰等用铅黄铜拉花棒。

方法1适用于铅冶炼分银渣中铋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10 %~5.00 %。方法2适用于铅冶炼分银渣中铋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5.00 %~50.00 %。

本标准规定了银中杂质元素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银中杂质元素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粗铅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本标准适用于冶金熔炼所生产的粗铅。

本标准规定了反式-双(乙腈)二氯化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订货单(或合同)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精细化工、有机合成等行业用反式-双(乙腈)二氯化钯。

本标准规定了铅阳极泥中砷、铜、硒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铅阳极泥中砷、铜、硒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砷:0.10%~2.00%、铜:1.00%~5.00%、硒: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