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栏目提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的石化领域行业标准最新版本,涵盖炼油工艺、石化产品、化工装置、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标准文本、技术规范和实施指南,为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本标准规定了充油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1712[即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简称SBR1712]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和保质期。本标准适用于以丁二烯和苯
本标准规定了以精制石油酸作为喷气燃料抗磨添加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喷气燃料。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直馏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直馏和不含添加剂的润滑油。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电器用油在电场作用下引起的能量损耗,即电气用油的介质损失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气用油。
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石油馏分沸程分布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常压终馏点低于或等于538℃、蒸气压低到能在室温下进祥和沸程范围大于55℃的石油产品或馏分。 本标准不适用于汽油或汽油组分,也不适用
本标准叙述了使用带有在线传感器的水分分析仪,测定轻质烯烃气体中微量水分的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特征。
本标准规定了试样以溶剂稀释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钡、钙、锌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未使用过的润滑油中钡、钙、锌含量,其浓度范围为:。 钡:0.1%~0.8%(mm);钙:0.03%~0.
1.1 本标准规定了非卤化绝缘油中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方法,使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高分辨率毛细管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1.2 本标准适用于绝缘油中多氯联苯(以下简称 PCB)
本标准规定了在有水和干冰存在时发动机油过滤性能的测定方法。它模拟一个新的发动机短期运行后,在油中有水的情况下,长期存储时,形成易堵塞过滤器的沉积物的趋势。 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SI
本标准规定了用氧弹测定防锈脂吸氧程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防锈脂、防锈润滑脂。
本标准规定了生橡胶中凝胶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合成生橡胶中凝胶含量小于2.0%的非充油丁二烯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异戊二烯橡胶(IR)、丁基橡胶(IIR)和
本试验法适用于以弯曲梁流变仪测量沥青的弯曲蠕变劲度、柔量和m值。所测弯曲蠕变劲度范围为20MPa~10<上标3>MPa(弯曲蠕变柔量范围为50nPa<上标-1>~10<上标-3>nPa<上标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工业芳烃溴指数的库仑滴定法。本标准适用于溴指数低于500 mgBr/100g的工业芳烃。
1.1 本标准规定了用基本物理常数关联法计算矿物绝缘油碳型组成的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平均分子量为200~600、芳香烃碳原子数为0~50之间试样的碳型组成分析。碳型组成可表示为:芳香烃碳百分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异丁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安全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甲基叔丁基醚(MTBR)裂解法生产的异丁烯。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量法测定试样中总硫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沸点为40~310℃的轻质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范围为0.5~1000ppm。大于1000ppm硫含量试样,可经稀释后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以下简称PTA)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安全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石油对二甲苯为原料,经氧化、精制制得的工业用PT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汽车轮轴承润滑脂的漏失量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轮轴承润滑脂的漏失量测定,可用来区别有明显不同漏失量特性的产品。是筛选、评价润滑脂漏失性能的主要手段。但本标准所测结果的
本标准规定了乳化沥青沉淀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检验乳化沥青贮存5天后的稳定性。 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用乙苯的纯度及烃类杂质含量。本标准适用于纯度不低于99.0%(质量分数)的乙苯的测定,对非芳烃、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等杂质的检测范围为0.0
本标准规定了发动机冷却液或防锈剂试验样品的取样及其水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从原装容器中采取有代表性的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的浓缩液或防锈剂。 注:固体防锈剂的处理方法见附录A。
本标准规定了蜡纸或纸板表面蜡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蜡纸或纸板表面的腊量。
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用异戊二烯纯度和烃类杂质含量。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异戊二烯纯度和烃类杂质含量的测定,其杂质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质量分数)。
1.1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含有极少量或不含有无机矿物质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在1,1,1-三氯乙烷中的溶解度。本标准也适用于测定非改性沥青的溶解度。 1.2 本标准适用于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苯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