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行业标准(DB)

地震行业标准(DB)栏目提供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地震监测与防灾减灾领域行业标准最新版本,涵盖地震监测预警、抗震设防、应急管理、灾害评估等领域的标准文本、技术规范和实施指南,为提升防震减灾能力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本文件规定了活动断层探测项目竣工报告、项目技术报告和项目成果简本编写的框架结构、必备内容和基本格式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成果报告编写和成果报告的技术审查。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行业校准测氡仪器用的氡气固定源的检定。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观测、地震科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也适用于地震标准、图书、期刊和文献。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遥感手段快速评估地震灾区直接经济损失。

本部分适用于闪烁测氡仪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引进和质量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监测和相关科学研究中的地电阻率大地电磁重复测量。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相关科学研究中的电磁扰动观测。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观测及产出数据的汇集、管理、交换和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救援用扩张器、剪切器、剪扩器、撑顶器等液压动力工具的定期检测。

本文件规定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准站建设的站址勘选、观测墩、观测室和工作室建设、设备配置和资料归档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壳运动观测GNSS基准站的建设。其他GNSS基准站的建设和改造可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的设计、生产和质量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的训练,训练大纲和培训教材的编写;其他类型救援队队员训练课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活动断层探察工作中的遥感调查工作。

本部分适用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及相关科学研究中对地震数据的汇集、管理、处理交换和应用。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仪进网的技术指标、功能要求、测试方法及环境适用性。本文件适用于地震仪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引进和质量监督。

本部分适用于为地震监测预报和相关科学研究服务的断层形变台站的建设。

本标准给出了洞体应变观测的基本原理、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规定了观测对象和要求、仪器检测方法、观测站设置方法、观测网布局方法、观测数据产出和处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监测及地震预测科学研究中的洞体应变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科学研究和相关领域中的井水和泉水温度观测。

本标准适用于对地震数据集的描述、地震数据集的编目、地震数据集信息的发布和网络交换,以及元数据的建库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台网中各类重力观测网的设计,也适用于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力观测网和特种重力观测网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相关成果图件的编制。

本部分适用于地震前兆观测仪器和地震前兆观测仪器通信控制软件的设计与生产。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监测台网的编码原则和编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类地震监测台网代码的编制,用于地震监测台网的管理,以及产出产品的标志。其他行业地震监测台网代码编制可参照使用。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波形数据通道代码和通道标识码。本文件适用于测震台站、强震动台站、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站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准站的地震波形数据的汇集、管理、处理与共享。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观测仪器(以下简称仪器)的仪器型号编码及仪器名称命名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地震观测仪器的列装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区域测震台站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其他测震台站的勘址、建设科参照使用。

本文件给出了地震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层次划分和标准化对象。本文件适用于地震信息化标准的规划、制修订及实施。

本文件规定了传感器输出接口、数据采集器的传感器输入接口、授时接口、网络通信接口、电源接口连接器规格及接端定义、输入输出指标。本文件适用于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地震计、力平衡加速度计)的设计、生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台站综合防雷设计与维护管理。

本部分适用于直流电阻率仪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引进和质量监督。